提问:《活着》里福贵到最后所有亲人都死了,自己后半辈子活得那么惨,那么他后来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尽量站在福贵以外的角度,从读者的视角回答。
活着本来就没有意义,或者说活着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;所谓的意义本来就是人类(生物)的主观感性所赋予的。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如同我们站在食物链顶端来看待鸡鸭鱼牛羊蚂蚁的时候,旁边那些侥幸存活的同类它们大约或许也没有考虑“活着”的意义是什么,它们只是活着,履行生物天性的活着。
读者带着感性带着共情去看书,福贵一生都很悲惨,苦难大半生,身边朋友亲人相继离去,疑问他为何历经磨难最后却依然顽强活着,并且在讲述这波澜的一生的时候似乎也是轻描淡写。因为人们主观上已经认为活着是要有意义的,为亲人为爱人为理想…。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主观的把“活着”理解为感性的带着人类情感关系纽带的“活着”,事实上历经苦难的福贵只是履行着生物本能天性的“活着”,是我们强行给他的活着加了上了意义罢了~
从福贵的讲述中我们得知了他活着的过程,我们共情和悲悯的也是他活着的苦难过程,福贵可没有想过任何活着的意义,他不为谁而活,他只是活着,所以哪怕经历了那么多我们认为毁灭性的打击,福贵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结束生命、结束“活着”。
余华老师给作品起名为《活着》,我觉得太妙了,整部作品描写的是让读者悲悯的福贵“活着”的苦难一生的过程,写的也是福贵作为生命顽强“活着”的结果。整本书下来,故事主人公福贵和作者余华都没有悲天悯人、没有故事总结,没有反思,没有满分的阅读理解,更没有所谓的意义……只是一个还活着的老人给一个路人讲述了他活着的过程,他讲、他听,讲完他拍拍屁股上的尘土继续干活,路人听完继续上路~
对我来说,活着本身就是意义,活着才有意义,不是为了追求意义而活着
@肥猫
换友链吗?
@胡子延 换啊!
@曹同学 好的,已经加上
@胡子延 加上了,欢迎经常来访串门
2017年大略读过一次,花了一天时间,故事很感动。也很真实,特别是结婚,换赌债,当兵,嫁女儿,献血,让读者又喜又悲。现在想想,好多情节都忘记了,有空再找出来读读
@胡子延
回去过年都没看博客
余华写的,还有那个兄弟之类的,总之都写的很好。
@南香香 余华的书目前就看了《活着》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《第七天》,《兄弟》一直有听过,不过还没看,这个月看有没有机会读一下!
博主你好,你的网站做得真好,可以跟你换个友链吗?
@晨汐网 您好,承蒙抬爱,友链我还是偏向个人博客类网站
我大学时的专业课,有解读过这本《活着》
@美樂地 有点想听听你的见解,哈哈哈
@曹同学 “好死不如赖活着”
@美樂地 精确简练